三年疫情管控放开后,2023年对于整个车市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每个企业都卯足了劲儿要将之前失去的赶回来,可以说,这也是向上发力的一年。
在此特别提及的是,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攀升。尤其是今年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渗透率更是首次超过40%。乘联会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约775万辆,渗透率35.8%,较去年全年提升8个百分点。
以上成果的取得,除了跟汽车产业链各个企业的努力有关外,也与政策的强力扶持密不可分。进入2023年,国家和地方促汽车消费政策频频出台,这当中包括新能源免征购置税延续、强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宽购车指标、发放购车补贴或消费券等。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给了自主品牌车企及零部件公司突围的机遇期。2023年,这一态势尤为明显。
。当中,比亚迪再度进阶,前11月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683,374 辆,较去年同期实现了64.29%的同比增长。奇瑞、吉利、长安、长城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比增福均超过10%。新造车势力中,理想汽车率先完成年度目标,累计销量达到32.6万辆,11月更是呈现4.1万辆的新高度。蔚来、零跑等也在诸多挑战中,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此外,凭借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领先,自主品牌加速高端化,以用户需求和场景为核心,推出了高性价比的高端产品。截止2023年1-10月,自主新能源豪华达到3.4%,对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造成一定挤压。
紧跟车企向上步伐,自主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也进一步提速。以近两年渐火的空气悬架为例,一批出色的本土供应商如孔辉科技、保隆、拓普、中鼎股份等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空气悬架领域的中坚力量。
进入2023年,“卷”字成为所有话题中的高频提及词。我们看到,为了提升销量,各大车企新车上市速度明显加快,技术创新亦不断加码。
除此之外,价格战是今年令车企头疼但又不得不有所行动的,这场无硝烟的厮杀从年头打到年尾,且愈演愈烈。
据sheep汽车梳理,一季度,受特斯拉降价影响,叠加车企和地方政府对汽车消费的联动补贴,汽车行业爆发惨烈价格战,前前后后有近50家主流车企的上百款车型加入。此后,这场战役就再没停息,就连新能源车市中的王者也加入进来。12月1日,比亚迪宣布旗下王朝系列主力车型降价。其中,比亚迪秦PLUS DM-i冠军版直接降至8万元区间。此外,早已完成销量任务的理想汽车,针对旗下车型也给出了最高给予3.6万元购车补贴。
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但也让车企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给上游供应链带来更大压力:一方面要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整个行业陷入“不主动卷”就要被“卷下去”的局面。
据sheep汽车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市场上共有77家车企,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乘用车品牌共有129个。伴随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步入白热化,行业洗牌正进一步加剧。
外资品牌方面,继雷诺,Jeep之后,讴歌品牌2023年年初也宣布推出,16年的在华发展时光终成历史。此外,曾经一度爆火的斯柯达和三菱汽车今年也不断有传言要撤出。虽然并没有正式官宣,但境况堪忧。
国内造车新势力今年面临的压力更大,消费更为理性化,叠加价格战、资本退潮等,逐步将弱势新势力推向悬崖边缘。威马汽车、天际汽车、恒驰汽车、自游家等品牌先后陷入停工、欠薪风波。活下去,对很多新势力品牌来说,已经变成一种奢望。不过,我们也看到,还有一些新生品牌正在强力挤入,如刷足了眼球的小米汽车。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品牌间的厮杀会更加严重,活着或好好活着,成为车企们追求的现实目标之一。
11月3日下午,蔚来汽车CEO李斌在全员信中确认未来将计划减少约10%岗位,波及近2700人。在此之前,有消息称奇瑞捷豹路虎已于10月份开启了新一轮裁员潮,比例大概在15%~20%,随后官方否认此消息,不过同步指出,为实现产品规划更新、经营管理效率提升等目标,该公司对部分人员进行了岗位优化,调整比例低于全体员工总数的3%。另外,广汽本田也被爆裁员900人,本田汽车对此回应称本次是与劳务公司终止人员派遣协议。
事实上,2023年,裁员现象已在全球车市蔓延:12月19日,大众汽车就裁员问题与工人达成了协议,计划把大众汽车品牌的行政人员成本削减20%,此前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曾宣布将裁员2000人;Stellantis集团最近也表示,计划在两座美国工厂取消部分生产班次,可能导致裁员超过3600人;梅赛德斯-奔驰也宣布将对其位于巴西圣保罗州的卡车和巴士底盘工厂进行重组,重组过程中将裁员3600人。
而这场裁员潮也已波及产业链,博世、大陆、奥托立夫、安森美、固特异、佛瑞亚等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加入其中。
新能源汽车转型之下,给相关企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对不少企业而言,好好活下去仍然是重中之重,而活下去的办法既有开源也有节流,裁员、缩招、减产则属节流之列,也可以说是见效最快的方式。
近年来,出口和新能源并行成为车市两大亮点。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达311.1万辆,超越德国成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 年1-11月,汽车出口量达到了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中汽协预测,“2023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480万辆,出口将带动中国汽车行业攀上新的高峰。”
国内越来越卷,使得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出海已然成为行业趋势。而对于部分车企来说,出口也成为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1-11月,上汽海外市场销量达到106.7万辆,同比增长20.8%,并且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超过九成;比亚迪出口21.6万辆,同比增长3.6倍;奇瑞出口83.7万辆,同比增长1.1倍;长城出口28.3万辆,同比增长84.8%。
总的来说,汽车出口之风正盛。据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长趋势将保持强劲。预计2025年整体汽车出口量将达到79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
整体来看,尽管内卷不断,挑战重重,但2023年依然是充满收获的一年,在持续的竞争和创新推动下,车市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即将进入2024年,充满未知,但也蕴含着希望。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2024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表示,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由此来看,尽管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依然有不小的空间。